大家都知道,现在听力损失的人群日益壮大,当听力检查报告显示自己存在听力损失时,他们常常给出的反应是:我的耳朵还好着呢!又或者是说:我能听见声音啊!.......那人们为什么要否认自己听力损失的事实呢?

其它感官的辅助作用
人耳在聆听声音、言语交流的过程中,并不会仅使用听觉系统。听觉、视觉、认知的三重作用使得人耳在不同环境下都可识别言语。
举个例子来说,在极其嘈杂的背景噪音环境下,视觉系统将发挥更多作用,协同听觉系统共同帮助人耳在嘈杂环境下听得更清楚;在交谈过程中,即使谈话者对某些词、句的吐字不清晰,人耳也能利用认知系统充分理解交谈内容。

不存在的听觉感知
缩小的听觉动态范围是导致听障人士失去听觉感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不存在听觉感知的声音范围内,听障人士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否存在听力损失,尤其是当听力损失的程度仅为轻度时,听障人士难以辨别自己的声音感知世界是否与听力正常者一样。

在谈话中,当我们意识到交谈者可能无法听清我们说话时,我们会不自觉的提高音量、放慢语速等等,这个时候视觉系统及认知系统就会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此,很多已经有听力损失的人在交流过程中总是读唇,所以他们没办法很早的意识到自己有听力损失,更何况是轻度的听力损失。针对这一时期的听障人士,即使听力检测结果显示其需要助听补偿,他们也会因“自己仍能正常交流”等而否认听力损失的事实。
对于存在重振现象的听力损失患者,经常都会有“小声听不见,大声有太吵“的现象,但是往往很多人通常认为这是一种“听力极好”的表现,因此,错误的认知同样会造成听障人士无法意识到听力损失的存在。
否认存在听力损失的事实是老年性听力损失人群的常见表现,而这一“否认”心理的产生来自于多个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应该逐渐增强保护听力健康的意识、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从而防止听力损失引起认知及交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