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10点,钟南山院士在国家老年大学授课时着重强调老年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而听力健康作为易被忽视的一环,正在成为预防老年痴呆的新焦点。
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但助听器验配率不足5%。
更令人担忧的是,与正常听力者相比,轻度、中度和重度听损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逐步递增,分别高出2倍、3倍、甚至5倍,
而研究表明,及时听力干预或有助于保持大脑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在6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1/4受残疾性听力损失影响。以此推算,在我国,近7000万老年人正在遭受中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的困扰。
而当将目光投向认知障碍领域,《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揭示的形势同样严峻——我国老年痴呆患者近1700万,
占全球约1/3,其死亡率已攀升至全国第六位死因。两者看似独立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医学研究的探照灯下显现出潜在的关联。
双重危机: 当无声世界叩响认知大门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Frank Lin教授领衔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听力损失与老年痴呆之间的紧密联系。研究发现,听损严重程度与老年痴呆患病风险呈正相关。
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相比,轻度、中度和重度听损老年人罹患老年痴呆的发生率分别高出2倍、3倍和5倍。这些发现为二者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撑。
解码机制: 听力损失如何侵蚀认知领地
1. 认知负荷假说 听力损失影响听觉信号的质量,导致听配能升高,使得更多的认知资源分配于听觉处理,如同手机后台运行过多应用程序APP, 造成其他认知功能如工作记忆、推理判断等出现“卡顿”,长此以往引起认知障碍。 2. 听觉剥夺假说 听觉剥夺,导致听觉系统输入神经信号减少,进而引起神经发生萎缩,并产生重组,最终造成永久性的认知功能减退。 值得一提的是,钟院士在上方视频中提到的关于听力损失如何诱发老年痴呆的背后原理解释,正是基于此条假说。 3. 社会孤立假说 听力损失会造成社会孤立、孤独感,甚至抑郁,而这些作为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会对大脑结构和功能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增加老年痴呆的患病可能。
科技赋能:
助听器助力大脑健康:
助听器作为听力干预的有效手段,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麦克风捕捉环境中的声音,然后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声音进行精细处理, 基于听力图对特定频段进行靶向补偿,并滤除背景噪声。经过处理的声音通过受话器传至患者耳中,经气导或骨导进入内耳,激活听觉神经,最终由大脑感知为声音。
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连续发布的研究成果,为听力干预延缓认知衰退的积极影响提供证据支持。
2023年,发表于《柳叶刀》的一篇研究指出,在认知衰退风险较高的听损老年人中,听力干预可以在3年内减缓48%认知下降;
2024年,刊登于JAMA子刊《耳鼻喉科学文献集: 头和颈外科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使用助听器或可预防、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
这些发现提示,佩戴助听器不仅提供听力补偿,更助力大脑保持健康。
健康升级: 听力干预的多维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发布的《老年人整合照护(ICOPE)》特别强调,老年人一旦发现听力损失,应及早进行干预。
2024年发表于《柳叶刀·老龄健康》的一项研究表明,持续使用助听器或能延长听损人士寿命。
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杨欣怡博士指出,近期研究揭示助听器的使用对降低跌倒、抑郁和痴呆风险的积极影响。
她表示,由听力改善带来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认知健康的提升可以促进整体健康,进而可能有助于延长听损老人的寿命。
听力健康是认知功能的“守门人”。与其在记忆模糊时追悔莫及,不如在尚能听见时积极行动。
当代助听器已集成自适应环境识别、深度神经网络降噪、蓝牙直连、和远程调试等人工智能技术,它既是帮助我们听见世界的工具,
更是守护大脑的“认知投资”。及时干预听力损失,并非是向年龄妥协,而是对生命质量的主动捍卫!
欢迎您和家人一起进店选购.
营业时间:早8:00—晚5:00
网址:www.syztq.net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三经街【助听器】蓝底白字
乘车路线: 289/ 253/109/280/258/ 249第七医院下车,
207 297; 223 256 151十三纬路下车,地铁1号线南市场站下车B口出。
沈阳总部:23230489 VIP热线:13002430702 服务热线:13644062437